灞河离情
cn·@michaelleeld·
0.000 HBD灞河离情
 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,在著名的辞赋《上林赋》中写道,“荡荡乎八川分流,相背而异态”,描写了汉代长安上林苑的巨丽之美,以后就有了“八水绕长安”的描述。  八水,指的是渭、泾、沣、涝、潏、滈、浐、灞。八条河流,它们在西安城四周穿流,均属黄河水系。西安大力治水,将再现大唐“八水绕长安”的盛景。  广运桥,横跨广运潭国家湿地保护区。现代的灞桥。 .jpg) 灞河,发源于蓝田县灞源乡东家沟,原名滋水。春秋时秦穆公欲显耀其武功,成就霸业,改名“灞水”。全长109公里,为流经西安东面之河。  灞河横陈长安东隅,为东西交通必经之地,宋程大昌《雍录》说:“此水最为长安冲要,凡自西东两方面出入陇、潼两关者,路必由之。” .jpg) 灞河两岸从秦汉时期开始,广植河柳,暮春三月,灞岸柳花飘洒,犹如漫天飞雪。于是“灞柳风雪”成为“关中八景”之一。 .jpg) 折柳赠别始于汉朝,亦是我国流传甚久的送别习俗。据《三辅黄图·桥》记载:“灞桥在长安东,跨水作桥,汉人送客至此桥,折柳赠别”。 .jpg) 唐朝时候,在灞桥设有驿站,称作“灞亭”,人们多在此处迎送宾客,依依话别,并折下枝头柳枝相赠。 .jpg) “柳”者,“留”也! 久而久之,“灞桥折柳赠别”变成了一种特有的习俗。 .jpg) 灞水、灞柳、灞桥,灞亭,古往今来,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,生死离别、离愁别绪、诗情才气在这个地方表现得淋漓尽致。 杨巨源《赋得灞岸柳留别郑员外》 杨柳含烟灞岸春,年年攀折为行人。 好风傥借低枝便,莫遣青丝扫路尘。  夜色下,在灯光装饰的河边散步。   月色印着灯光,散发些许迷离的气氛。    隔岸世园会的长安塔,不停变幻着颜色。据说今年元宵,这里的灯会也将格外惊艳,令人期待! (完)